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转型发展

瞄准大项目 攻克大难题 ——山西农业大学以科研改革力促“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

石楼县政府 www.sxshilou.gov.cn 2024-08-19 09:09 来源:山西省政府网 放大 正常 缩小

“8月9日至8月12日,学校要承办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500名专家学者参会。”8月2日,正忙着筹备会议的山西农业大学杨治平研究员告诉记者。

2020年12月,借着院校合署改革的东风,山西农业大学成立了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2023年11月,该研究院徐明岗研究员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采访时,杨治平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近年来团队在徐明岗院士带领下取得的发展与变化:3年多来,团队不断成长壮大,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30人左右;已争取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与以前比可谓突飞猛进;获批两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干旱半干旱区)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东部耕地地力提升重点实验室,还成为省科技厅“耕地地力提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现有40多台(套)先进仪器,从南到北建设了六个野外工作站,在原有的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正在筹建‘土壤健康山西省实验室’。”她高兴地说,“目前,我们从仪器设备到整体科研环境,在国内都是一流的。”

这一切的变化与成绩得益于改革。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科研改革力度大,带来的变化、取得的成果也大。

推进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高水平创新团队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该校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张一弓回忆说,针对“科研团队不能适应‘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的问题,其所在部门多次深入学校基础部、小麦所、蚕科院、海玉公司、神农集团等开展实地调研,并出台了《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办法》。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改革的成效自然立竿见影。以大项目牵引组建大团队,山西农业大学4个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大团队很快组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省17个体系的17位首席专家中,山西农业大学占了14位,还有1个体系主持工作的副首席专家也出自该校;围绕特色物种,组建育种联合攻关团队,全省15个育种联合攻关团队中,该校14名专家受聘为首席专家;“十四五”组建了153个核心育种团队,比“十三五”期间增加了20个……

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山西省实验室)是我省首批批准建设的5个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山西农业大学倾力所建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实验室主任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西农大副校长孔照胜担任,目前团队成员达150余人。“我入职的时候,改革已经在路上,这两年多时间深刻感受到学校改革带来的便利。”2022年加入实验室并担任执行主任的姜亮博士对改革成效有着切身体会。

姜亮就读硕士、博士时分别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师从钱前院士、李家洋院士,毕业后又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从事多年研究工作。他说:“山西农业大学最具吸引力之处就在于实验室采用的机制非常先进,整个实验室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与国家级的大型科研平台类似,效率高,任务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

建章立制也是杨治平最深的感触之一。校院合署改革以来,针对科研人员成倍增加、研究领域显著拓宽、科研同质化严重等实际情况,山西农业大学连续制定出台了18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工程”“杰青优青培育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生物育种工程”“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社会科学研究振兴工程”“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工程”“学术交流繁荣工程”“产学研融合推进工程”十大工程实施办法。

“18项规章制度,基本构建起学校科研管理改革的‘四梁八柱’,为引领支撑山西农业大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张一弓说。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才团队、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立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标志性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均有重大突破,成果层出不穷。

“比以前拿了更多大项目,比如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杂粮领域一个项目都没拿到,‘十四五’开始至今,我们已经获批两个项目。”谈起杂粮研究,姜亮介绍,“杂粮生物育种有三大属性:文化属性、营养属性和生态属性。小米、糜子等杂粮都是中华民族最早一点点驯化过来的,这两个物种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抗干旱、耐贫瘠,与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很像。在18亿亩耕地红线之外,我国有高达11.7亿亩的边际土地,比如吕梁山的梯田、大同的盐碱地和干旱地等,这些地种小麦、水稻几乎不可能,但种杂粮可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我原来是研究水稻的,后来考虑到研究杂粮生物育种机会更多,山西是‘小杂粮王国’,我想都没想就来了。学校改革力度大,对年轻人的支持力度也特别大,来了之后有非常可观的启动经费,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成立实验室、组建团队等。”姜亮对接下来的科研充满期待,“如今,社会对于杂粮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过去两年,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专家来到山西、来到山西农业大学,杂粮生物育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未来可能会‘井喷’式涌现。”(李林霞)

记者手记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再次强调:“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

如何立足小杂粮优势?如何才能促进“特”“优”农业发展?作为我省惟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山西农业大学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直面问题、直奔问题,通过系统、深入的科研改革,重塑重构科研体制机制,从根本上为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采访时正值暑假,但两位科研人员还在忙碌,杨治平研究员忙着迎接一场学术盛宴,姜亮博士忙着实验室建设,与他们一样,这个假期不少一线科研人员都干劲十足。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校需要不断推动包括科研体制机制在内的各项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迈进,用改革激发动力和活力,以勇立潮头的姿态,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山西实践中谱写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