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自然资字〔2022〕25号
石楼县自然资源局
2022年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石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楼县2020年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石政办发〔2022〕8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县自然资源领域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速产业聚集和经济倍增,为石楼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实际,制定自然资源领域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方案。
一、国土空间布局促增量
(一)优化调整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级主体功能区净增加2个重点开发城镇即辛关镇、罗村镇。预留开发区布局空间及省级重点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满足市场主体用地需求。
(二)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镇合理布局。深度挖掘石楼黄河文化、青铜文化、姜子牙故里等文化元素及内涵,在石楼小镇片区打造集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商业休闲旅游街区。对于南城片区和东征广场片区的商业,主要以推进沁园春大道两侧商业的空间优化、特色凸显、景观重塑、管理升级等工作。南城片区学校众多,引入“教育+商业”的业态形式,通过亲子型多元化业态规划,激发以孩童需求为核心的全家型消费,引领消费升级。疏解延安街交通,新建环山公路、架设桥梁,增加延安街与东征大街及沁园春大道的对外交通联系。挖掘空闲地,缓解片区停车难问题。
(三)抓好政策实施。进一步落实《关于当前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近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过渡期内重要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保障市场主体在规划过渡期用地需求。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我县培育乡村市场主体奠定规划基础。
二、土地保障促增量
(一)强化“增存挂钩”机制落实,拓宽市场主体用地途径。持续开展年度“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加大存量土地消化处置力度,拓宽市场主体土地供给路径,大幅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压力。
(二)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现市场主体土地供给国有、集体“双路径”。按照国家部署,科学圈定入市范围。针对使用期满后地上建筑物权益问题,引导通过优先续约和共同协商方式处置,充分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三)落实过渡期政策,激发存量土地潜力。对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国家支持产业、行业的,可在5年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
(四)推行网上交易,为市场主体建立公平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土地交易平台。主动按照全省统一的交易规则,打通网上交易与不动产登记数据通道,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氛围。
(五)积极争取露天矿山用地政策。全面摸清全县露天矿山用地需求,积极向省厅、自然资源部争取,尽快明确露天矿山用地审批路径。
(六)规范占补平衡管理。推进多部门、多渠道补充耕地报备入库,切实提升新增耕地质量、数量。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土地指标交易调剂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完善土地指标交易平台建设,简化交易流程,压缩交易时限,提高占补平衡保障能力。
三、生态修复促增量
(一)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开设基金账户,足额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按要求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合理设置年度计划,依规开采矿产资源,使用基金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工程。
(二)健全完善我县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指导意见,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生态修复模式。
(三)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实施1-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以全域综合整治为平台,激活市场主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四、优化服务促增量
(一)畅通自然资源领域审批事项咨询服务渠道。提供政策咨询、数据查询等服务,使项目在筹划阶段便知“能否办、如何办、多久能办成”。项目审批前开展指导,解决审(报)批过程中因完善资料造成的耗时长问题。
(二)使用“三级联办”平台,提升审批效率。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及时录入联办平台,上报上级部门,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
(三)推动容缺受理、并行审查。对省级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审批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并行审查、同步完善”,服务项目尽快落地。
(四)强化信息共享互通。加强与行政审批、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构建一体化平台,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积极推行电子证照。
石楼县自然资源局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