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乡村振兴局) > 政策文件

关于推广旱作农业全生物降解地膜 项目实施方案 石农办发〔2023〕6号

来源:石楼县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 更新时间:2023-12-26 11:17:28

为扎实推进我特色产业扶贫行动,促进我县旱作农业发展及杂粮全产业链深度开发,确保脱贫后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总结六年来我县旱作农业渗水地膜的成功实践,积极探索多品种、多地形示范推广应用,努力把旱作农业渗水地膜在全县做大做强,真正体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目的,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把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形成常态化,同时结合农业生产托管的示范模式,力争把我县农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引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双赢格局,为培养发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发展主体,让农业真正成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为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支撑。

为确保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工作落到实处,现就我县2023年旱作农业渗水地膜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2023中央一号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讲话“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特色杂粮优势,打造优质杂粮全产业链,利用六年来旱作农业渗水地膜穴播技术的成功实践,采取普通渗水地膜过度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长久性推广应用的原则,实现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推动我县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辐射带动全县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项目实施办法

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服务及监督项目实施;各乡镇负责项目分配,并有专人负责监督实施完成。项目物资由各乡镇项目实施村自己采购;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实施市下达千亩旱作高粱示范基地项目,即:灵泉镇板桥村千亩高粱种植示范基地。

三、项目实施地点

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完成2000亩,龙交乡完成降解膜1500亩,罗村镇完成降解膜500亩,灵泉镇完成降解膜2000亩,义牒镇完成降解膜1000亩,小蒜镇900亩,裴沟乡完成降解膜500亩,辛关镇完成降解膜1500亩,和合乡完成降解膜100亩,共10000亩。具体数量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可以适当调整,总数不超10000亩。其中灵泉镇、龙交乡、辛关镇各建设1000亩的核心区,以相对集中联片为主,形成核心示范辐射推广的办法。

四、田间观察记录

项目核心区全程对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观察记录,参照生产厂家和国家标准分析对比,以及不同作物,不同气候特点,不同土壤,观察记录地膜裂缝形成时间、破损程度、分解周期、不同作物产量及成熟期,总结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具体科学数据,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大面积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五、验收办法

农业农村局选定三个项目实施基地,定时定地定人进行观察记录,跟踪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作物全生长期降解分解情况以及对作物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影响详细情况。各乡镇农技站和村委干部负责本地项目的核实验收,严格杜绝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套取项目的行为发生。

六、效益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合能带动和促进我县玉米和小杂粮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农村生产托管服务,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1、今年实施渗水地膜项目玉米单产可达800多公斤增产150公斤;高粱平均单产60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

2、今年实施渗水地膜谷子项目,平均单产300公斤,与目前单产水平比较,亩增产100公斤,亩增收600多元。

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对我县农民充分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脱贫攻坚后续产业发展对产业振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扶贫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使种植渗水地膜玉米和高粱的农民均增收450元;使种植渗水地膜谷子的农民均增收600元。

生态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和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的应用,控制了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和土地面源污染,实现了农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项目的顺利完成,成立由农业农村和水利成立由分管日常事务的副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统筹协调、指导督查等工作。涉及项目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形成农业农村和水利统一领导、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长:刘保荣 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分管日常事务的副局长

副组长:任青平 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分管主任科员

员:粱石明、王海英、贾金梅及所属乡镇农技站长

(二)搞好技术服务。局专家组为技术总指导,组织、培训、指导全县、乡、村三级技术骨干,让农民在各个生产环节得到覆盖式、精准式技术服务。各乡镇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技术培训;农业农村和水利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人员到位,技术到位。    

(三)强化项目管理。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管理办法,严格使用范围,落实监管责任,严禁挪用和超范围支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项目要建立资金使用台账,要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建立清册,由项目受益农户签字,作为项目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有异议的组织复核。建立完善的渗水地膜(玉米、高粱、谷子)项目工作档案,做好生产数据及工作记录,及时将有关的文件、方案、记录、测产结果和工作总结等归档立案,促进全生物降解地膜渗水地膜(玉米、高粱、谷子)项目的有序开展。

)抓好典型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发布简报、算账对比、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杂粮全产业链开发扶贫项目的影响,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杂粮最新动态、掌握杂粮前沿资讯与先进生产技术。

中共石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4月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