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持续降雨影响,石楼县土壤含水率持续攀升,监测数据显示土壤水饱和系数已达100%,10~20厘米土层全面饱和,0~10厘米土层相对湿度达66%,土体抗剪能力明显下降。根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仍将有近100毫米的降水,全县27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面临严峻风险。
10月5日,县委书记杜侯平带领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和灵泉镇负责人,会同吕梁市地质灾害专家,在县气象局天气预报指挥中心专题会商研判。杜侯平通过实时天气云图,详细核查近期降水量、气温变化等核心气象数据,并与专家围绕气象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展开深度研判。重点分析了土壤饱和状态下,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滑坡、坍塌等灾害风险,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研判结束后,杜侯平主持召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会。会上,气象局负责同志通报了未来一周持续阴雨天气对地质灾害防治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省地质集团吕梁地质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赵洪杰,结合石楼地形地貌、土壤饱和度,分析滑坡、坍塌等风险点位,讲解“坡体加固+排水疏导”等应对举措。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张冬春通报了国庆期间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政府副县长、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局长郭登文就防范应对地质灾害做出具体安排。
杜侯平指出,当前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复杂严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分析研判上切中要害,在部署安排上精准全面,在措施落实上务实高效,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下一步工作,杜侯平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底数清、责任明、对接准,筑牢防控根基。要全面摸清全县27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建立详实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各乡镇职责,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要排查细、落实快、预警灵,织密风险防线。坚持“人防+技防”,聚焦地质灾害隐患点、文旅景区、低洼易涝点、居民聚集区、在建工程、山体边坡、老旧危房、交通道路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和部署的措施要立即整改、快速落实。强化监测预报,坚持“预警就是命令”,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三要决策早、处置快、算大账,守牢安全底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防指各成员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扛牢防汛政治责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坚守一线、亲自部署、督导调度,不得擅离职守。要算好政治账、安全账、民生账,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做到“早研判、早预警、早转移”,在关键时刻要敢于决断,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四要效果好、保障强、民心安,提升治理质效。要统筹抓好巩固衔接、文旅产业发展和地质灾害防范。特别要通过细致排查、科学预警和果断处置,全方位抓好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满意,确保“两节”期间,全县上下平安稳定、欢乐祥和。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党政专用会议室,各乡镇设分会场。县委副书记薛泽兵,各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